要问你下图是什么发型,你是否会脱口而出“方便面发型”?
的确,跟方便面弯曲交错的形状简直如出一辙。相比挂面,市面上所有方便面的并不是直条状的,而是弯弯曲曲的波浪形,这好像成了方便面的特点之一。
那么,为什么方便面为什么不做成直的,而非要做成弯曲状?
方便面也叫泡面、速食面等等,如果光说“方便”,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油炸型的“方便面”。
传说清朝时期,书法家伊秉绶为母亲祝寿时,厨子错误地将煮熟的面条放进了油锅,随后便迫不得已捞起来加入高汤端上了桌,宾客们吃后赞不绝口,由此成为一道我国传统小吃。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也把方便面叫“伊面”或“伊府面”,台湾叫“意面”。
现代的速食方便面则出自上个世纪的日本。
二战后,日本台湾华裔安藤百福看着路边上为吃一碗拉面而排长队等待的日本人们突发奇想,决定研制一款便宜且不麻烦的面食。于是经过一年左右的研发,在1958年推出了第一款方便面,最早香港也叫做“日清伊面”。
方便面自发明以来就维持着弯曲的形状,近六十多年未曾改变,这与方便面的制作离不开关系。
其实方便面的制作过程中,从和面到压成面皮这一部分工艺与挂面的制作并无太大区别。
方便面变卷曲是在其后的切条和折花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面条会与导箱的前后壁发生碰撞,从而弯曲。
并且在之后的传送过程中,输送带的速度比面条生产速度慢了几倍,于是面条就在出口处堆积,形成了更加弯曲的波浪形。
这么费尽心思地将面条“掰弯”并不是做无用功,是事出有因的。
首先就是为后面的工艺节省空间与时间。因为下一步面条将会进入蒸箱蒸煮,弯曲的面条会比直条状更少地占用蒸箱的空间。
而且直条状的面条相互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平时煮面时的经验告诉我们,面条扔进锅里之后要用筷子搅拌,防止粘黏。
此处也同理,蒸箱内弯曲的面条相互之间就有了间隙,使其不会粘成一整块“面饼”,并且空隙使得水蒸气能够接触到每一根面条,蒸煮的时间也就节约下来了。
如果为油炸方便面,在后续的油炸过程中也一样,弯曲的间隙让面条炸得更加均匀,缩短在油锅里的时间。
由于弯曲的形状在长度方面只有直条状的三分之一左右,包装时还能节省占用空间,节约包装成本,运输过程中也能保证面饼更“坚挺”,更不容易被压碎。
当然,除了方便生产,对于用户来说也更方便食用。
弯弯的“S”形状增加面条与筷子或叉子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滑溜溜的方便面变得更容易捞起来,免得掉碗里溅得一脸汤汁。
因此,方便面弯曲的设计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有着非常多的巧妙之处。
市面上也曾出现过直条状的方便面,但是没过多久也消失无踪影。所以说,好的设计才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