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咱们人类最普遍食用的肉类,也是性价比最高的肉。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食用的猪肉都是公猪肉,并且是阉割之后的公猪肉,那为什么公猪要阉割呢?阉割之后的猪肉有什么好的?
在原始社会,猪是仅次于狗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人类驯养猪的历史也已有九千年左右,在我国上世纪发现的贾湖遗址中就曾发现大约7500年到9000年前的猪残骸。
而猪的阉割历史在我国也有三千多年,据悉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火煽”这种古老的阉割技术。
阉割也叫“去势”,就是指去掉雄性的睾丸,使其丧失生殖能力,而针对猪也可以说“劁(qiāo)猪”。
商周时期,阉割就已经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曾出土于河北蒿城县的甲骨文还关于骟猪的象形文字记载。
到东汉时期,给猪做阉割手术开始转变为一种职业。七十二行中的“劁猪匠”想必大家都很耳熟,这种古传的手法据说还融合了当时华佗的外科手术之技艺。
明朝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录了对牲畜的阉割。《簪云楼杂记》中记载,朱元璋还曾给一家劁猪匠提了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那么,自古以来人们都想尽办法给猪做阉割手术,其中肯定有这么做的充分理由!
《礼记》中曾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豕”意为没有阉割的猪,它皮厚毛粗性格暴躁。而阉割的猪叫“豚”,相比之下,豚温顺且长得肥肥胖胖膘肥臀满。
所以说,阉割之后的猪生长发育得更快。
猪在成年之后,发情期内的公猪会频繁地找母猪交配,若见不着母猪,公猪还会变得躁动不安性情凶猛,翻圈栏或跟同类打架。发起情来还会咬人,几个成年人都按不住,也不好好吃东西,这都会影响猪的长肉速度。
并且阉割之后就不需要给生殖系统提供能量,把全部精力都花在长膘这个终极目标上。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阉割的公猪肉吃起来有一股很大的膻味。
据说宋朝时的“美食博主”苏东坡先生,就是因为猪没阉割,味道较浓郁不好吃,于是自创了“东坡肉”这种在当时看来比较“新潮”的吃法!
所以,如果公猪不阉割,是影响肉质的。公猪在长到一定年龄之后,睾丸会分泌大量的雄性激素,特别是发情时,这个味道在肉里很难闻。
但将睾丸去除之后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雄性激素减少后,猪的脂肪分布还会更加均匀,肌肉纤维变得更细,吃起来肉质更鲜美!
因此有人说,阉割是人类“畜牧科学”的一大进步。
可对牲畜阉割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容易感染等问题,手法不当还会导致其死亡。
另外阉割对猪猪的心理伤害也是极大的,不人道,所以国外很多国家对阉割都有相应的规定。
比如德国从2021年起,对猪仔阉割必须要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之下进行。
这么看来,还是德国的猪猪更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