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是一种棕榈科植物,生长于热带,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在我国云南、海南及台湾等地均有种植。
很多人喜欢咀嚼槟榔的果子,在槟榔的产地海南等地,一般嚼青果槟榔,而在我国以湖南为首的其他省份,市面上销售的一般为烟果槟榔。
细看烟果槟榔的包装袋,你会发现生产地址几乎都是湖南湘潭,为什么槟榔并不产自湖南,却在湖南生产和销售?
据统计,我国有大约6000万人嚼食槟榔,其中约有2000万人就在湖南。
“槟榔烟酒茶,吃了往上爬”,这是湖南人常说的口头禅,可见槟榔在湖南人心目中的地位。用槟榔来款待宾客,将槟榔做成菜摆上酒席估计也只有在湖南才能看到了。
其实槟榔最早是作为药用,早在汉武帝时期,出兵征讨南越国,就有着将槟榔作为药物来治疗将士们瘴疠的说法。
根据《湘上痴脱难杂录》中的记载,清朝时期,顺治帝挥师入关,当时的湖广总督组织军队抵抗清军,湘潭人民积极协助,引发清军不满,因此在湘潭屠城九天,数万人的县城最后剩下不到三十户。
于是湘潭一带爆发瘟疫,疾患导致很多人上吐下泻而亡。这时候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路过湘潭,见一位老和尚在收尸,老和尚告诉他槟榔有神器的功效,口嚼槟榔避免染上瘟疫。
于是程姓商人便留了下来与老和尚一起收净,购买槟榔卖给周围老百姓,自此湘潭便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再次瘟疫流行,《湘潭县志·卷三十四》中记载,居民犯臌胀病,县令将药用槟榔分发给患者嚼食,臌胀病便消失了,之后人们就养成了嚼食槟榔的习惯,直至如今湘潭成为全国最大的槟榔加工销售地。
因此,湘潭人嚼槟榔的历史就有将近四百年。
其实湖南人嚼槟榔并非历史巧合,跟气候也有关系。湖南临近湘江,气候寒冷潮湿,而槟榔含有槟榔碱,会刺激中枢神经,使人燥热,在冬天嚼食的确有驱寒除湿的功效。
槟榔作为药用,除以上提到的功效之外,它还能驱除肠道寄生虫,消食下气、祛痰导滞。另外还能防止便秘以及利尿理气的作用。
但是药三分毒,长期嚼食槟榔会给咱们口腔带来致命性的伤害,还会伤害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包括一系列的口腔疾病,如口臭、牙龈炎,最为重要的是会导致口腔癌,这也是人们对槟榔最为惧怕的一点。
据说十个口腔癌,其中九个与槟榔有关,网络上也有因槟榔患上口腔癌而割脸、割舌头等警示视频。槟榔在国外部分国家甚至被列为毒品,我国也在2021年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所以说,槟榔带给我们的弊大于利,尽量少吃槟榔,保持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