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们应该会发现这个问题,国产电影一般都有字幕,不管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会添加文字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剧情。但反观国外电影一般都是没有字幕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异?

图片[1]-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有趣冷知识

电影诞生之初字幕的重要性

“电影”出现在十九世纪,最初的电影没有任何配音,配乐等声音,因此也叫做“默片”。

默片最初是没有字幕的,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声音没有字幕的电影看起来是相当揪心,根本不知道剧情的发展,于是“字幕”诞生了。

最初的字幕为“字幕卡”,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印在纸板上拍下来,然后插在胶卷序列之间来辅助剧情的发展。

图片[2]-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有趣冷知识

最早使用字幕卡的电影为1903年上印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因此,在无声电影时代,字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直观地展现出剧情,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后来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问世以后,因为有了声音的加入,字幕卡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为什么后来国外电影很少见字幕?

其实也不能说国外电影没字幕,只是跟我们国产电影的“硬字幕”或“内嵌字幕”不一样,他们的字幕可以根据用户选择是否使用、加载,也就是“软字幕”或“外挂字幕”,而我们的字幕是和影视画面“绑定”一起的。

比如一些播放软件就可以加载字幕文件,另外国外的电影院也提供播放字幕的小屏幕,可以架在座位前与电影同步播放,或佩戴可以播放字幕的眼镜。

图片[3]-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有趣冷知识

这种“开放式字幕”被外国人认为用来给残障人士提供的字幕服务。因为在他们眼中,只有极少数听力不好的人才需要看字幕,普通人则根本不需要。

美国曾有一项统计表明,只有38%的人明确表示看电影需要字幕,另外的62%则表示不需要或不确定,如果只看白人,字幕支持者只有33%。

原因其实跟国外语言有关,比如使用人数较多的英法德语都是表音文字,通过听对话中的单词即可理解其中的意思,这跟咱们汉语则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为表意文字,相同发音可代表不同文字、不同词语,也对应不同含义。因此字幕在国产影视作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有“是狼是狗(侍郎是狗)”这种谐音梗的存在,不搭配字幕根本看不懂。

图片[4]-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有趣冷知识

此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言,因此添加字幕可以减少对声音的判断与猜测,不然同一个片段需要来回播放好几遍才能听明白其中的意思。

而且,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咱们的古装剧有时候还会冒出几句文言文,如果不显示字幕大多数人也听不懂吧?

因此国人对字幕有着特殊的情感,没有字幕会觉得不正常。这种差异跟电影的发展也离不开关系,西方影视行业起步比我们早,因此外国人看母语片就比较多,相比之下在我国起步稍晚,很多电影电视剧来自国外,如果是非译制片,不配字幕那就根本听不懂了。

所以说,国外电影从业者们认为,加了字幕的电影会影响观影效果,从而影响电影本身的经济价值,这也是大众化的选择,观众的喜好。

图片[5]-相比国产电影,外国电影为什么大多没字幕?-有趣冷知识

而国人则认为字幕是影视作品的精髓与灵魂所在,没有字幕的影视剧才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 要么点赞 ▪ 要么分享 ▪ 要么滚蛋 >>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