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滴血认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在古装剧中鉴定亲子血缘关系的方法。
比如在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就有在公堂上给常威滴血认亲的桥段,类似场景的影视及文学作品也是数不胜数。
那么看似合理的滴血认亲在古代真实存在吗?又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
滴血认亲在古代的确是存在的,并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滴骨法”,滴骨法意思是将活人的血液滴在已经死去人的骨头上,通过观察血液是否渗入骨头来判断认亲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方法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际案例,最早可见于史学家谢承所著的《会稽先贤传》。
南宋时期有名的医学古籍《洗冤集录》中也详细记载了这种验亲方法:“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不过人死后,骨骼上的有机物质就会分解腐败,而无机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渐渐风化形成裂纹,因此会降低骨骼密度,血液滴在骨头上就可能沁入那些细小裂纹缝隙中。
所以滴骨认亲虽然被古人记载得很详细,但非常遗憾的是,只要是血液就能渗入骨头,滴骨法并不能用来判断亲属关系。
咱们再来看第二种“合血法”,合血法也就是《九品芝麻官》中所使用的方法。合血法大约出现在明代前后,可以用来验证两活人之间的亲属关系。
大概就是将两人的血液滴在一个装有水的碗中,观察两人血液是否相容来判断二人的血缘关系。
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们认为身体的一切都来自父母,因此相同的血液就能融合在一起,估计这就是古人滴血认亲的思路吧。
可是,如果两人的血液滴在清水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血液在滴入的一刹那就会稀释在水中,因此不管怎么看,二人的血都是融为一体的。
如果在碗里面不加水,直接滴入血液的话呢?
这就要看血型是否一样了。相同血型的血液是可以相融的,但O型血与所有血型都能相融。而不同血型之间会产生溶血反应,会出现凝集现象,并不能完全融合。
这么看来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可是古人不明白的是,父母与孩子的血型并不一定会相同,亲属之间产生不同血型也很正常。
并且这种方法在古代就已经有了bug,比如《甄嬛传》滴血认亲的场景中,甄嬛在碗里加入了明矾,这样任何血液都可以相融。
所以说呀,无论是滴骨法还是滴血法,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都是不科学的方法。
这么看来,古人深信不疑的滴血认亲不知道断出了多少冤案呢!对此,大伙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