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僵尸,很多人会想到林正英的一系列僵尸电影,也是很多人童年的阴影。与国外丧尸不同,我国传统僵尸形象一直是一身清朝官服,手脚不能弯曲,双手向前伸直,只能通过“跳”来移动。那么为什么电影中的僵尸们都穿清朝的服装呢?
僵尸,顾名思义就是僵硬的尸体,属于民间传说中的鬼怪。
传说中僵尸因死不瞑目而怨气聚喉,能吸收月亮的阴气,故而白天躲在终日不见太阳的阴暗之处,晚上便出来到处溜达。
关于现代影视剧中的僵尸定义,最早在明朝的民间传说中,而有关的文字记载可见于清朝袁枚的《子不语》,里面记录了大量关于僵尸的鬼怪故事,如“夜肥昼瘦”、“两眼深黑,中有绿眼,遍身白毛,食人小儿”等。
其中也将僵尸分为八个等级,分别是“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而电视荧幕中的僵尸就属于“毛僵”。
可见,清朝时期的僵尸形象与更早时期传说中的还是有一定区别,如古代神话中的四大僵尸始祖“将臣、后卿、旱魃、嬴勾”,他们都已经被神话或妖魔化,没有清朝僵尸这么接地气!
因此,影视作品中的僵尸形象本身也就明清时期才开始出现,这也是僵尸们都穿清朝官服的原因之一。
另外,僵尸也需要“修炼升级”,电影中的“毛僵”一般要吸收几百年阴气才能形成,往前推几百年也大概在明清时期。
而且在清朝末年,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人们对不作为的官员们恨之入骨,于是将吃人血吸人阳气的僵尸与官员们联系起来,表达出对朝廷的不满,对官员的仇恨。
此外,清朝官服的颜色与款式很适合僵尸的形象。清朝官服大多由深色组成,与僵尸苍白的肤色相搭配,非常符合僵尸阴森的气质,增加了恐怖气息,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一下就上来了。
而用其他朝代的服饰给不了这种感觉,比如穿明朝的红色官服还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并且清朝官服是连体设计,比较宽松肥大,适合僵尸跳着行走而看不到双腿弯曲,一种神秘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于是,早在1940年,电影《李阿毛与僵尸》首次将清朝官服与僵尸结合起来,播出之后反响不错,因此后来的僵尸片也均遵循这一设定。